清远人才网>>清远资讯
寻找“网红”农产品|连南乡村红衣花生价格翻番,一月销售1.5万斤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2441次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3日

一包包的红衣花生香甜爽脆,集装成箱后通过物流销往各地。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横坑村,今年村民种植的红衣花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销售出1.5万斤,售价达到了9元/斤。

  这样的光景在一年之前是无法想象的。由于信息不畅、缺乏销售技巧,以往到了花生丰收的时节,横坑村农户只能把自家种植的红衣花生带到镇圩销售。从早守到晚卖不出多少不说,价格也只能卖到3.3—4元/斤。

  如今这喜人的变化,要归功于乡村新闻官的播报。作为清远市首位进行农事播报的“乡村新闻官”,横坑村党支部书记唐莹敏在8月的播报活动上专门为红衣花生举行了一场“婚礼”。“把精心栽培的农作物推出市场,真的像嫁女儿一样高兴。”

  唐莹敏表示,“经过播报后,花生的销量和价格大幅上涨,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如今,红衣花生种植已经成为了横坑村的重点发展产业。下一步,该村将继续积极推广红衣花生这一品牌,全力构建从花生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产品销售的产业化生产链。

  ●南方日报记者 杨溢子 特约通讯员 李忠华

  种于山地之上比普通花生更饱满紧实

  “三排镇的红衣花生大都在山地上种植,与田间种植的花生相比,具有个小、颗粒饱满、味甜、出油量大且更芳香等特点……每天吃一把三排红衣花生,好吃、补血、又养胃。”今年8月,唐莹敏在“乡村新闻官”首次播报的活动上进行了一场农事播报。

横坑村乡村新闻官唐莹敏正介绍当地的红衣花生。杨溢子 摄

  横坑村地处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部,是连南八排瑶的八大古排之一。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贫困瑶族村。在绿油油的花生地里,唐莹敏告诉记者,“横坑村属于石灰岩地区,旱地多,水田较少。一直以来,我们都有在山地上种植花生的习惯。从去年开始我们尝试大规模进行种植,今年的种植规模更是扩至600亩。”

  据唐莹敏介绍,红衣花生即花生的种皮,因绝大多数花生品种的种皮为红色而得名。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横坑村出产的红衣米花生外形美观,籽粒比普通花生小,但圆润饱满,营养丰富,生食鲜甜,熟食脆爽可口。除此之外,红衣花生还具有补血又养胃的功效。红衣花生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改善血小板的质量。不仅如此,红衣花生还能够补脾胃之气。

  唐莹敏介绍,“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而种植红衣花生相对来说比较节省人工,因此成了村民不错的选择。本地种植红衣花生的亩产量并不高,但是它比普通花生更加饱满紧实,榨出来的花生油也更加香。因此,除了对外销售之外,种植的农户一直以来也习惯自留一部分用于榨油。”

  红衣花生成“送礼佳品”不到一月销售1.5万斤

  好产品,却不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唐莹敏告诉记者,“以往到了花生丰收的时节,横坑村农户只能把自家种植的红衣花生带到镇圩销售。时常是从早守到晚也卖不出多少,价格也只卖到3.3—4元/斤。”而且为了节约成本,赶着上市,以往农户们出售的红衣花生基本都是未经过任何加工的新鲜花生。

  今年8月,唐莹敏进行了第一次乡村新闻播报,正好赶上红衣花生成熟的末班车。村委会尝试着从周边农户手里收购2000斤花生,聘请当地村民进行7天的晾晒加工。这批红衣花生果然一下子销售一空。

  经过播报后,采购的订单络绎不绝。看到了村委会的做法,不少村民有了信心,开始转变观念,在自家进行加工,并尝试通过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最终,横坑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销售出1.5万斤的红衣花生。

  在价格方面,红衣花生更是实现了翻倍。如今,横坑村销售的红衣花生基本上按照1公斤/袋的产品规格进行出售,每袋18元。唐莹敏介绍,“经过精心挑选的大小相同、品质优良的精装花生,甚至可以卖到15元/斤。”

  “如今,红衣花生已经供不应求。7月花生成熟时,村民已经进行了第一轮的销售。8月初,乡村新闻官进行播报之后,红衣花生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现在还有不少人打电话给我进行订购,但是我们的花生已经销售完了。”唐莹敏说,“不少消费者都是看中了红衣花生的营养价值,买回去送人的。少则十几斤,多则上百斤,我们的红衣花生成了送礼佳品。”

  种植规模难以扩大花生加工厂亟待建设

  红衣花生的价格上涨,销量上升,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农产品,唐莹敏却有着其他方面的担忧。

  今年,横坑村红衣花生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亩,明年的种植规模却难以达到今年的一半。唐莹敏道出了其中的“痛处”,“今年种植过红衣花生的土地,第二年就不能再种植花生,必须隔上一年,否则就会有病虫害,收成惨淡。”

  因此,第二年农户必须寻找新土地种植红衣花生。“村里适宜种植红衣花生的土地有限,第一年种植的规模扩大了,第二年就很难找到足够的新土地继续种植红衣花生。”唐莹敏说。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村里的农户表示也不知道具体原因,可能是跟土壤肥力不足有关。“我们种植的土地为石灰岩地区旱坡地,保水保肥能力并不高,肥力不足,抗病性就会降低。”唐莹敏表示,下一步将把这一情况向相关的技术部门进行反映,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帮助农户持续种植红衣花生,扩大红衣花生的种植规模,提高其产量,带动村民增收。

  如今,红衣花生种植已经成为横坑村的重点发展产业。下一步,横坑村该如何做大做强红衣花生产业?

  唐莹敏表示,村里正在谋划建设红衣花生加工厂。“以往都是农户散种散卖,难以形成规模。我们想引进资金,建设加工厂,农户们种植红衣花生,再统一由加工厂进行加工销售,形成从花生种植到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产业化生产链,将这一品牌推广出去。”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企业家表示有意愿与横坑村合建红衣花生加工厂。

  ■相关

  “乡村新闻官是一次机遇”

  2004年,刚大学毕业的唐莹敏第一次来到三排镇横坑村,成为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便与横坑村结下不解之缘。2010年,辞去代课老师工作又外出打工的唐莹敏,最终还是应村民要求,回到了横坑村。

  担任横坑村党支部书记后,唐莹敏在这些年里,带领着村民整治村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村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然而如何帮助村民实现增收,依旧是她的“心病”。与林地资源丰富的生态涵养区相比,横坑村属于石灰岩地区,自然资源本身就匮乏。

  今年8月,她接过了“乡村新闻官”的聘书,正式成为了横坑村的乡村新闻官。在她看来,这是一次机遇。“过去村里人销售农产品,没有凸显我们农产品的特色,也缺乏适当的推广途径。农户辛苦种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的价格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如今,通过乡村新闻官的播报,我们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推广平台。”

  每天早上吃一把三排红衣花生,好吃、补血、养胃。”不算长的一段农事播报词,唐莹敏先后改了5次稿子,用了一周的时间,务求将这段词改得简短恰当而又突出特点。而在这场播报中,唐莹敏费尽了心思,用了3种语言进行农事播报,分别为普通话、排瑶的瑶语、过山瑶的瑶语,凸显浓郁的民族特色。

  成为乡村新闻官之后,唐莹敏不时利用空闲时间到农户的家中了解各家的种植情况,同时也利用下班时间上网查阅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以及红衣花生等农作物的特性。“乡村新闻官播报是一个契机,如今红衣花生的名声逐渐增大,它的畅销也给村民带来了信心。下一步,我们必须全力解决红衣花生种植‘痛点’,扩大种植规模,借着这次契机帮助农户真正实现增收。”

(信息收集:清远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清远俊才网® 版权所有
清远人才网专注清远人才,服务清远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清远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