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人才网>>清远资讯
乡村振兴 清远如何留住“根”守住“魂”
作者:hjq 来源: 阅读次数:1604次 发布日期:2018年5月02日

观察人士指出,清远要利用自然地理和生态优势,发展具有清远特色的文化生产力。梁素雅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青山绿水,是多少清远人梦里老家的模样;一曲瑶歌,又能唤起多少清远人浓浓的乡愁。

  如果说留住青山绿水也就留住了乡村的“根”,那么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则是守住了乡村的“魂”。乡村振兴,理应让乡村留住“根”、守住“魂”。

  专家表示,要留住“根”、守住“魂”,首要任务是抓保护,建立一套长效的保障机制,推动古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尤其要注重利用好自然地理和生态优势,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深入挖掘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打响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艺术品牌,发展具有清远特色的文化生产力。

  ●南方日报记者魏金锋

  留住“根”

  保护古村落让乡村焕发活力

  清远已有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村落先后列入广东省古村落、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中国传统古村落等名单。目前清远拥有的省级古村落已经达到33个。

  身着旗袍,穿行于古村落间,美女与古村相映成趣,显得优美高雅。每到草长莺飞的季节,不少爱美人士都喜欢到上岳古村来一场“旗袍秀”。

  有着720多年历史的上岳村,只是清远众多古村落的其中之一。作为承载历史文化的村落,这些古村落成为清远文化的“细胞”,见证了清远历史的变迁。

  清远是中原与岭南、内陆与海洋文化融汇之地,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保留了完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类要素形态。这里有着浓郁的乡贤文化、乡土气息、乡愁情结。乡贤、乡土、乡愁滋润着文化传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清远人。

  近年来,清远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向省和国家申报,至今已有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村落先后列入广东省古村落、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中国传统古村落等名单。

  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吴共建告诉记者,目前清远拥有的省级古村落已达到33个。今年,清远又有14个古村落参评省级古村落,“现在已经在英德考察了11个,连州3个也准备去考察,清远今年应该会增加七八个省级古村落吧。”

  专家指出,要在乡村振兴中留住“根”守住“魂”记住“乡愁”,说到底就是要守护文化根脉,建设精神家园。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运营,拉长产业链,放大价值,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融合协调发展。

  然而,古村落保护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政出多门,统筹协调缺失。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缺位,“加上急功近利的办事心态,难免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建设性破坏,出现昙花一现的面子工程。”

  当前,不妨乘乡村振兴的东风,让古村落真正“活下去”、留下来,令古村落在新时代绽放璀璨的光芒、迷人的风采。

  “村规民约”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村规民约作为在依法实施村民自治和社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保持饮水卫生,不准在水井边洗赃物、洗澡,违者责其洗水井,并罚200元……”这是清远连州市九陂镇四联飞鹅岭村制定的《村规民约》。自从2016年5月该《村规民约》出台后,飞鹅岭村村容村貌不断变美、村民相处更加和谐,村民自治不断完善。

  作为全国村民自治试点村,九陂镇四联、白石片区下辖的38个村,大部分村都像飞鹅岭村一样,根据各村实际,或延续古训,或延续家训,都已制定或修改《村规民约》,并开始享受《村规民约》带来的好处,走在了探索村民自治新路径的前列。如蓝屋村曾经是有名的“鸡粪村”,在《村规民约》推动下,成功创建成为省卫生村,实现了美丽嬗变。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村规民约作为在依法实施村民自治和社会管理中一支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它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村规民约正重新唤回乡村文明新风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乡村的现实情况看,乡村文明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攀比之风仍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村规民约,营造淳厚、平和、进取的好乡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

  “村民开会的积极性都很高,因为许多人一年不见了聚在一起都很开心,业余文艺表演队还举办了‘村晚’,就连镇领导都被请上舞台表演节目。”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依托文明乡村创建的契机,近年来许多村(居)都成立了村民业余文艺表演队,平时经常走村串户表演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也彰显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文化自信。

  专家表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乡村“春晚”为文化载体,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也要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创作更多的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的本土人才,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

  守住“魂”

  民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

  目前掌握传统技艺的清远民间艺人为数不多,他们掌握的工艺技艺随时都可能失传。

  近年来,清远在民间文化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和保护。然而,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清远的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少困境。

  不少接受采访的文化工作者表示,目前部分县、镇政府对民间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不到当前民间文化缺乏传承、正逐步消亡的现实,认识不到传统民间文化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缺乏民间文化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民间文化不能得到及时保护,甚至遭受不适当开发,加剧了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毁灭。

  “民间文化继承后继乏人,这是更为严重的问题。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受访者指出,目前掌握传统技艺的清远民间艺人为数不多,或年事已高,或生活困难,他们掌握的工艺技艺随时都有可能失传。此外,民间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能体现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实物也急需得到保护。

  近年来,清远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些清远本土的优秀民间艺术开始复苏,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经常处于停滞状态,许多民间文化资源难以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政策法规和经费支持,有些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在政策层面上还是空白。

  深挖传统打造本土品牌

  清远要深入挖掘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打响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艺术品牌,发展具有清远特色的文化生产力。

  走进连州市的白家城村祠堂,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在该村祠堂墙上,每年都会看到不同内容的对联。村民介绍,他们祠堂的对联每年都要更新,对联由全村村民一起撰写,内容要求和本村有关,对被采用的对联的作者给予一定的纪念品。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在村民中形成了争写对联的好习惯。

  不只是写对联,该村还恪守祖训不赌博。村民介绍,从立碑年代开始,村里人主动恪守祖训,从不聚众赌博,偶尔打打牌也不赌钱,只为娱乐。在教育子孙后代时,老人们也经常以祖训教诲他们要清白做人,认真做事,“石碑上的刻字终有一天会看不清楚,但这条祖训白家城人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含经济发展,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清远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清远本土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开始复苏,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传承传统文化,清远各地学校已经先行动起来。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在抓好常规教学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条件开设瑶族传统艺术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刺绣、瑶族舞蹈、瑶族歌谣和民族体育;连南南岗中心学校聘请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教授长鼓和瑶歌。

  观察人士指出,清远要注重利用好自然地理和生态优势,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深入挖掘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打响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艺术品牌,发展具有清远特色的文化生产力。传承发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还要注重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自驾游、休闲度假游等生态旅游业,不断提高清远优秀乡村文化的知名度。

  在清远市政府顾问、清远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董兴宝看来,文化传承对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还将起到一个“增加内涵、增强群众基础”的作用。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离不开灵魂的东西,离不开接地气、对人有吸引力的东西,“而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将对这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传统美食是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民间有许多的传统美食,如连州腊味、连南土猪肉、连山麻鸭等,这些都是可以吸引人前来旅游消费的元素。“一些深藏在民间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挖掘、提升、产业化发展,同样可以做大做强,在这方面,广东凉茶就是最好的例证。”董兴宝说。

  ■访谈

  形成合力促进振兴

  ——对话清远市政府顾问、清远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董兴宝

  南方日报: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董兴宝:传统文化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是将不同地域人士进行聚合。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一些年轻人走出乡村,走向城市。传统文化,包括宗祠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传统家族文化等,都会起到聚集作用,将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人重新聚集在一起。他们利用各自的优势,给乡村振兴提供的思路、资源、资金、项目等,促进乡村的发展。

  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除了政府积极推动外,还要注重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包括民间团体、企业,鼓励他们建立和打造各种传承文化的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的振兴。

  南方日报:乡村振兴如何与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

  董兴宝:乡村的振兴必须与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比如,保护传统的宗祠文化,对乡村一些过去的宗祠进行修缮、保护,使之继续具有使用功能;再如,对于一些传统文化习俗,如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等活动进行传承和保留。

  这个过程,也是“留住乡愁、留住特色”的过程。相反,这种传统文化活动或传统特色建筑,如果全部消失了,留住“乡愁”也会成为空话。

  南方日报: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统一?

  董兴宝:各种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实际上就是开发与保护的统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创新,要与最新的文化与科技手段进行结合,比如清明祭祖活动依然要进行,但要逐步改变烧纸烧香的做法,改为献鲜花、献当地特色的食品或特产等;比如端午赏粽子活动,可以对粽子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及相关活动进行创新。

  对于一些古村落、古驿道,尤其要注重保护与开发的统一。首先,保护是基础、是前提,如果连保护都做不到,形成了破坏,就暂时不要进行开发;其次,在开发前及开发过程中,也必须注重保护。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不得破坏原有的建筑形态等,守住开发底线,才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统一。

(信息收集:清远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清远俊才网® 版权所有
清远人才网专注清远人才,服务清远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清远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